食用安全|男子遊泰食醃生蝦染肝吸蟲求醫無門 醫生:寄生蟲恐走遍全身無藥可治

食用安全

撰文: 羅嘉欣

發布時間: 2024/05/31 16:26

最後更新: 2024/06/03 14:08

分享:

分享:

【生醃/寄生蟲/肝吸蟲/泰國/旅遊】食用生醃食物易誘寄生蟲感染!內地一名男子泰國旅遊吃生醃食物後出現腹瀉,回國後又因肌肉痛楚及腸胃不適等原因求醫,最終發現感染肝吸蟲,惟院方表示需要等一至兩周才有床位提供。事主之後被多次轉介到其他醫院,自己亦四處奔走,盼可找到醫院及早進行治療,可惜至今仍有待醫院進一步通知。

最新影片:

該名男子上周三(22日)於社交平台「小紅書」以「第一次去泰國吃生醃就肝吸蟲陽性!」發文,指自己2月20日在泰國曼谷旅遊時,進食了生醃螃蟹及蝦,當時菜單上更有生醃河蝦可供選擇,令他感到相當驚訝:

嚇到了,泰國怎麼河蝦都敢生醃。

回國後,他上網搜尋資料後,發現當日生醃所吃的蝦外形不似海蝦,因此感到擔心。惟吃生醃後,他未有任何發燒及不適,期間只出現過一次腹瀉情況,認為只是水土不服未有理會,但內心仍頗為懷疑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多次檢查未見有異

直到3月25日,他於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檢查嗜酸,當時報告顯示一切正常,因此他更確定自己並非感染寄生蟲;4月14日他為了安心,再次服食驅蟲藥物作保險,以為一切無事。

惟5日後,事主喝咖啡後出現腹瀉,以為腸胃不適前往當地仁濟醫院處方益生菌調理腸胃,同期公司體檢報告亦顯示一切正常、腹部肝臟等亦無任何問題,但因為晚上睡眠不佳,令他仍然覺得情況有異,最終於5月22日決定自費檢查血清,並且正式確診患上肝吸蟲。

寄生蟲恐走遍全身且無藥可醫

事主透露,他於上周五(24日)到華山醫院感染科覆診,醫生表示寄生蟲會寄生至全身不同地方,而且無法以藥物治療,要先住院進行檢查,但目前住院床位要等待一兩周。醫生為他致電初診醫生,建議他到瑞金醫院就診,惟事主到瑞金醫院消化科求醫時,院內醫生聽聞他感染寄生蟲,態度亦變得極為不耐煩,建議他轉往感染科,但該科每周只有周三開放,只能再排籌等待下星期三(29日)問診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4
+3

輾轉多間醫院仍無法順利住院

事主翌日早上再到中山醫院消化科求醫,對方表示住院需要排昂貴的「特需號」:「我說做個肝功能和大便查蟲,肝功能出來總膽紅素偏高,其他正常,大便檢驗單上都沒有查肝吸蟲,只有蛔蟲等。」;下午又再到中山醫院普外科試一試,醫方表示他的膽紅素「超了一點沒甚麼」,再安排周三(29日)進行超聲波檢查。

事主無奈之下,再前往復旦大學附設中山醫院消化科求醫,惟院方表示無藥可治之餘,想住院同樣需要排「特需號」,更反問他可否自行網上買藥處理:

問我網上買的到嗎?我說不敢吃。

截至昨日(26日),事主尚未能正式入院接受治療,不少網民提出不同建議,他則表示大部分醫院都已去過,目前只能等待星期三瑞金醫院求醫結果再作打算。

肝吸蟲可致癌

據本港食安中心指出,進食淡水魚生(中式魚生)會危害健康。生的淡水魚包括鯇魚、大頭魚和山斑魚,可能帶有寄生蟲,例如可令肝臟的膽管梗阻、發炎和出現癌症的中華肝吸蟲。本港的腸道寄生蟲感染個案,部分是由中華肝吸蟲所致。 除了寄生蟲,進食生或未經煮熟的淡水魚也有機會感染食源性病菌,包括乙型鏈球菌。

3招預防肝吸蟲

  • 1. 切勿吃生或未經徹底煮熟的淡水魚。在本港傳統中式魚生(即供生吃的淡水魚)已被禁售超過30年,但是大家緊記在外遊時亦不應進食生的淡水魚。
  • 2. 日式芥辣、黃芥辣及香料均不能殺死包括中華肝吸蟲在內的寄生蟲。
  • 3. 如作火鍋及粥品等食物配料時,又或魚片切得太厚時,需特別注意淡水魚會否煮不熟。

另外,預防食源性疾病,市民亦應注意個人、食物與環境衞生:

  •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
  • 處理生的海產時先蓋好傷口,並盡量使用保護手套
  • 生熟食物要分開擺放,並且用不同的刀具及砧板分開處理,避免交叉污染
  • 徹底煮熟食物才進食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